花花綠綠的世界
這幾天維園正舉辦香港花卉展覽,場內不但可以看到各地美麗的花卉,還能欣賞優美的花藝作品。說到花藝,你們第一時間想到什麼呢?不久前石原里美拍了一套關於花藝的日劇,名為“高嶺之花”,有高不可攀的意思。對一般人來說,花藝大概是感覺遙遠。但花藝設計師梁靈剛(Solomon)博士指出,日常生活中花店賣的花束也是花藝。花藝其實很“貼地”。
從小鍾情植物
當然,花藝設計師的創作也可以有藝術的一面:“正如攝影可以拍證件相、結婚相,也可以把攝影當作藝術的媒介。”Solomon本身就開了花藝設計公司,從事商業業務,也不時參加國際花藝比賽,與各地花藝設計師作藝術交流。像訪問隔天Solomon就要飛到美國費城,參加2019年花藝世界杯比賽:“那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活動,每四年舉行一次,有二十四個國家、地區參賽,有點像奧運會。今年我有幸成為香港的代表出賽。”所以這次剛好能做成訪問,是一種緣分。而今天Solomon會成為花藝設計師,也是經過種種因緣際會。Solomon表示,他自小就鍾情植物的生長:“幼稚園、小學不是會種太陽花、紅豆、綠豆嗎?當時我對這件事很著迷。”
英國與花結緣
然而那隻是喜好,Solomon從來沒想過會從事跟花有關的工作。長大後到英國升學,他修讀的是文化研究:“文化研究涵蓋的範疇很大,包括電影,文學等,都是跟創作有關。要是當年我沒有受花藝吸引,現在大概會做別的創作,可能是攝影也說不定。”不過命運安排了Solomon與花“再續前緣”。在英國讀書的時候,他租住的房子有個花園,可以種點東西,什麼都不懂的他買了些根球回去種:“也忘了那是水仙還是鬱金香。賣花的人告訴我,十月種植的話,三月就會開花。只是埋了那些根球以後,我卻把事情忘了,整個冬天都沒有理會它們。”神奇的是,到了春天,那些根球真的開花了。
先學園藝再學花藝
那次經歷促使Solomon接觸園藝——開始他學的並不是花藝。只是園藝有個特點,就是看到設計成果的時間要比較久:“有些花幾個月就開花,有些卻可能要幾年才開花。”Solomon笑言那時他年紀還輕,性格比較心急,之後轉學花藝。他先是在日本小原流派花藝學校學藝,然後又到英國皇家植物協會學插花。自此Solomon一步一步踏上花藝設計之路。
學藝先學認花
聽到這裡,你們想必有有一個問題:花藝設計到底學什麼?Solomon解釋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部分:第一是認識材料,像花的品種、每個品種什麼時候開花、壽命有多久、怎麼處理等:“了解花的生理和季節性。”由於Solomon曾經學習園藝,有關知識幫助他加深這方面的了解。第二是製作技術,例如花瓶花籃的插法、插花時折斷了怎麼處理。最後是設計,比方說,例如有人找你做婚禮佈景,用什麼花比較適合,可以維持得久一點。當然,學成之後,還要不斷進修,才能成為稱職的設計師。Solomon後來就到了美國深造花藝,並考取很有認受性的美國花藝師資格。
喪葬服務成趨勢
現時Solomon的工作包括為婚禮、酒店、商場製作作品,佈置場地。當中他認為替大型商場設計佈置挑戰最大:“你不是做一盆花給人欣賞,而是創造一個環境,讓人沉浸進去。”他也開設了插花課程,教導花藝文化。今年這個行業還有新趨勢,就是為喪葬儀式提供服務:“以前大家可能只在殯儀館附近的花檔買花牌,但現在花藝設計公司也會提供設計方案,為死者尊嚴送行。日本、韓國、台灣都開始流行這種服務。”故此花藝設計的工作範圍相當廣泛。
據說在歐美,男性花藝設計師比女性多,香港則是倒過來,女性居多。那Solomon覺得兩者在工作上有沒有分別?“我認為沒有。”Solomon笑道。不過花藝設計是體力勞動的行業——聽起來很不可思議,但替酒店、商場佈置其實要很大運動量,在這方面男性或者有一點點優勢。
東西方花藝之別
不說不知,原來各地花藝也有分別,中國花藝著重意趣,其中往往體現於我們的生活,看到作品就能感受中國的文化。例如為端午節插花,可能會用到粽子配件。那其他地方又怎樣呢?“日本的花藝比較嚴謹,每一根花都很考究,盡力做到最精緻。”曾經學習多國花藝的Solomon說明道。另外,在日本花藝裡,花反而多數不是主角,設計師還會用上樹枝、枯葉,甚至非植物的材料,例如金屬,放進作品裡,以豐富線條和營造意境。至於美國花藝追求顏色絢麗和氣勢盛大。英國花藝因為與園藝有很密切的關係,所以比較崇尚自然,不會那麼“拘謹”,顏色也是一大重點。Solomon自言受英國花藝影響較深,因此他的創作也喜歡從顏色著手,表達他想要的氛圍、情感。
花藝傳情達意
或者有些人會覺得花藝是不實際的東西,與其把錢花在花上,倒不如用來吃掉、看電影。但Solomon表示花藝有它的價值、它的意義:“花可以傳達文字傳達不到的心意。為什麼我們要送花?它們幾天就凋謝,又不能吃進肚子。因為對方收到花後會覺得開心。送花的出發點是令人開心。花是大自然的禮物,幫助我們抒發自己的情感。”人生有很多重要的場合,像出生、生日、婚禮、葬禮,往往有表達自己的需要,花藝正好可以作為工具,協助我們傳達愛意、謝意,以致慰籍心靈。
走進國際開拓視野
對大部分香港人來說,花藝設計肯定不是熱門的職業,不過Solomon卻因為這個職業衝出香港,走進國際。比方說,這個三月,Solomon不但會參加花藝世界杯,還獲瑞士Aagauer Kunsthaus博物館邀請,成為Flowers to Arts展覽的駐場藝術家:“這個展覽每年會挑選一些館藏作題目,讓花藝設計師創作,呼應那些作品。”而Solomon是唯一的香港藝術家。
過去十多年,Solomon參加過多個國際花藝設計比賽,奪得超過二十多個獎項。他覺得最難忘的,是2014年在日本世界花園展得獎:“那時參賽沒有想過贏,只是抱著學習的心態,見識其他人怎麼創作,彼此交流。”結果Solomon連續兩年獲得金獎等獎項,“很高興大家看到我的努力,在國際上得到認可。”
安定的藝術
花藝是溝通的工具,所以Solomon認為優秀的作品應該能傳遞人的想法。不過他補充,平常人像你或者我欣賞花藝,用不著有那麼多包袱:“不用介意太多,像作品是誰做的,用了什麼昂貴的材料,只要看漂不漂亮,會不會令你開心,從這點切入就足夠了。”
最後問Solomon,當花藝設計師要有什麼條件呢?他指出絕對不能急:“插花一急就會弄斷或者凋謝,你必須很細心,很有耐性。”而一盆好花也能令欣賞的人安定下來。香港是個急促的都市,什麼都是“唔好急,最緊要快”,花藝或許是不錯的調劑呢。